这些书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1

本文摘自:何晓阳读书笔记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也经常观察身边其他人的读书行为,我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一是,我发现每年读十几本书的人,他们读的书大多都是相同的,他们读的更多的是畅销书,而阅读量每月十几本的人则会读的很杂,其中多数的书和其他人不相同;二是,我自己觉得,畅销书往往没有什么意思,大多数都是鸡汤,而一些很小众的书则会往往很有趣。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说不上是畅销书,比起畅销书来说偏小众,但是在某一个领域他们却很有名,可以用专业知识入门经典一类的词来形容,一般来说,这一类书又能长知识又能启发思考,读起来很有意思。

我自己在前一段时间读了很多的基础物理和宇宙方面的书,那个时候,每天思考的都是远在千万光年以外的事情,确实很有趣,也能起到放松作用。后来,我慢慢的把关注的目光收了回来,回到我们的银河系,回到我们的太阳系,回到我们的地球,回到我们人类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我读了不同作者不同领域的书籍,有趣的是,这些书籍在写作时绝不相关,然而在阅读的时候却能够时时从书中找到关联点。

我读这些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卡尔. 萨根写的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书籍,分别是《暗淡蓝点 》《魔鬼出没的世界》《卡尔. 萨根的上帝》,第二阶段是乔纳生. 威诺写的《鸟喙》, 也就是《加拉帕格斯群岛考察记》,第三阶段是李光耀写的《李光耀观天下》。第一阶段的书大致讲了我们这个太阳系的行星和我们所在的地球如何形成,第二阶段的书大概讲了我们人类如何形成,第三阶段的书讲了我们人类现在大概是什么样子。

我们先来说一说卡尔. 萨根这个人,卡尔 · 萨根,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主持和参与美国太空探测计划,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两次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特殊科学成就奖章 (ESAM)。

看萨根写的书,字里行间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具备了深沉智慧的人,而且极度悲天悯人。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信仰盛行的国家,在美国,神学和科学的关系,更多的是并存和融合,而不像在中国一样一边倒的无神论,这一点在《卡尔萨根的上帝》一书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我们现在所生存的世界,美国就是美国,而不是大洋彼岸一个环境更好科技更发达的中国 2.0 版,美国是一个清教徒建立的国家, 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宗教在人们生活中会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为了保证太空探测行为尽量少得树敌,萨根对于神学和宗教的态度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怀柔,甚至在他写的电影剧本《超时空接触》中,他将主角的恋人安排成一个神学家和牧师。萨根就像是现代的大祭司,祭司在古代负责仰观天象,参悟宇宙奥妙,建立世界观,为帝王提供天气和宇宙情报,其中多是极度智慧之人。这一工作在现代则变成了名为天文学的科学,萨根就象一位大祭司一样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并且耐心的将一切告诉他的子民,即使在他的工作遭受政治家误解甚至中伤的时候,他也是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出发来解读问题。

萨根首创的名词,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暗淡蓝点》这本书是萨根 60 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该书布局大气磅礴,章法井然有序。开卷就是对人类惯于漂泊的历史回眸,继而便淋漓酣畅、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从年轻时代起,萨根便对此种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暗淡蓝点》则用诗一般的语言道出了此种心境:如“我们是在宁静的海洋上航行的水手,我们感受到了微风的吹拂。”

《暗淡蓝点》全书 22 章,其最后几段意境尤为迷人:

到了某一个时代,人类可以把彗星和小行星一个又一个常规地改变位置,这时我们就可以向某一个小世界移民,然后把他们送出去。在一代又一代之后,这个小世界向外快速离开,地球从一个明亮的星体蜕化成一个苍白的小点,然后就消失不见了。太阳会越来越暗,后来只是一个依稀可见的黄色光点,最终消失在千万颗其他星星之中。旅行者将会来到星际的黑夜中…

然而,即使是一颗相当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因此,从长远来说,这些人类社区必须从一个小世界迁徙到另一个小世界…

在过了一段短暂的定居生活后,我们又在恢复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们再次成为了漂泊者,只是比上次更为技术化。我们遥远的后代们,安全地布列在太阳系或更远的许多世界上……

他们将抬头凝视,在他们的天空中竭力寻找那个蓝色的光点。”“他们会感到惊奇,这个贮藏我们全部潜力的地方曾经是何等容易受伤害,我们的婴儿时代是多么危险,…… 我们要跨越多少条河流,才能找到我们要走的道路。

萨根,以及智慧、悟性及志向与之相匹的科学家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这样一条漫漫而修远的通天之途,一条人类文明的未来之路。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斯蒂芬 · 茨威格对罗曼 · 罗兰的评论:“他的目光总是注视着远方,盯着无形的未来。” 萨根正是这样的人,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我觉得读萨根写的书,最大的收益在于,你可以从他一生的思考中感受到一种态度,一种对待人类和对待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宇宙的态度。他是真正的科学家,因此能够教给我们如何以正确的姿态来对待科学。在这点上,《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可以作为典范,如果说《卡尔萨根的上帝》一书写的是科学与宗教,那么《魔鬼出没的世界》写的是科学和伪科学。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界定这本书,还是太肤浅了。我觉得萨根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人,更多的是因为,他所思考的的问题更偏向于是,我们人类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

然后我就读了李光耀写的《李光耀观天下》,一个在另一方面站到了人生顶峰的人写的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看法。《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看完后,让我更加感觉到卡尔萨根所思考的问题的深度。

一般来说,做到李光耀这个职位的人很难自由自在的写书,并且,由于新加坡这个国家的地缘特殊性,使得李光耀必须深入的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而经济和政治无非是人的活动,因此,《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写满了对人性的理解。

我自己是一个从未出过国的人,我对于外面世界的种种认识,无非来自于学生时代的课本和后面的道听途说,本书至少在很大意义上颠覆了我此前对于地球这个世界的认识。学生时代所学更多的是别人有意为之,而后面的道听途说则过于零碎。举几个例子,此前我从未深入思考过宗教、语言和种族这些属性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意义,而这本书则主要是从这些观点出发来讨论问题,书中讨论了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美国的历史和未来,这些文字我觉得大家最好自己去看,写出来不确定是否会被举报。

书中所写关于世界上一些地区关于民族和语言的事情大大颠覆了我的一些认知,我们中国 13 亿人都在说汉语,这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没有想过类似于印度和印尼这样国家的情况。在英国统治者在印度建造铁路将其统一之前,印度是由不同王公、苏丹或者纳瓦布管制的多个族群,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有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种姓制度,不同种姓之间禁止通婚,高等级的种姓可以命令低等级种姓。而且,印度境内使用的语言有 400 多种,鉴于语言环境的多样化,你无法在同一时间向所有人发表演讲,印度的许多语言之间在历史上毫无关联,印度 12 亿人中约有 2 亿人能听得懂英文,印度语有 5 亿听众,然而没有一种语言可以有 12 亿听众。印尼也是类似 2.4 亿人口由 5000 公里范围内 1.7 万的岛屿所割裂,上面分散着 200 多个民族。

还有欧洲,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大陆在之前的 2000 年里发起了无数场战争的欧洲。

人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我觉得《鸟喙》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解答。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副标题是《加拉帕格斯群岛考察记》。查尔斯达尔文曾经说,加拉帕格斯群岛是“我的全部观点的发祥地”,也就是《物种起源》的发祥地。

进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科,一方面,现在依然有很多西方人拒绝相信进化论,另一方面,有很多人声称自己懂进化论,并且对达尔文的学说品头论足。试想这在数学和物理学里面根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至少没有几位仁兄敢于声称自己懂相对论并且对爱因斯坦品头论足。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拿出实实在在的进化论的证据,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彼得. 格兰特与罗斯玛丽. 格兰特教授夫妇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年复一年的带领学生来到加拉帕格斯群岛,用最简单的研究工具,也就是环子和卡尺,详细记录雀鸟的谱系并测量它们的形态学指标,研究 100 多年前激发达尔文思考物种起源的那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面积狭小、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竟然分化出了 10 余种雀鸟物种?

格兰特夫妇的研究前后持续了几十年,他们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令人赞叹,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结论带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和动人心魄的残酷。

万事万物皆有联系,这正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思考如此有趣的原因。并且,我从未见过有中国人以如此的态度写过书,所以我极力推荐大家读这几本书。这几本书不是鸡汤,我无法告诉大家结论,阅读的价值,正在于阅读过程本身。